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

花卉經濟起飛





工商時報【李書良】

中國大陸當前正致力打造「美麗中國」,加上隨著經濟富裕、民間消費力的提升,對花卉的需求逐年增加,也帶動相關市場規模。而台灣業者挾著本身的花卉培育優勢,也迅速在大陸的花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。

今年母親節前夕,在上海工作的高先生透過網路給遠在北京的媽媽訂了一束康乃馨。就像柴米油鹽一樣,花卉正在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品,在中國大陸老百姓生活中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
將場景切換到日前在遼寧省錦州市舉行開幕式的2013中國錦州世界園林博覽會,現場展出280多種、3,000多萬株鮮花。譬如在蝶戀花谷內的5萬平方公尺的花帶上,就種植了400萬株鬱金香,這些花主要是從荷蘭進口。

據新華社報導,大陸東北地區因氣候寒冷,一年有兩季很難看到鮮花,但遼寧省淩源市利用溫室技術發展花卉產業,玫瑰、百合、鬱金香等60多個品種的花卉,如今四季都綻放在這片曾經缺少色彩的黑土地上。

對此,錦州世園會園區綠化部部長劉玉蘭表示,這屆世園會巨大的花卉需求量,對大陸北方的花卉生產者有很大的鼓舞,他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的觸摸到國際花卉市場的熱度。

陸躍7大鮮切花消費國

相關統計顯示,大陸現在已成為世界7大鮮切花消費國之一,但大陸的人均鮮花年消費量仍不到2枝,花卉行業發展空間巨大。另一方面,大陸的花卉出口量也是與日俱增。

2011年,中國大陸出口花卉金額2.17億美元,比2010年增長9.8%。出口市場中按金額排名第1位是日本,出口金額8,499萬美元,年增11.7%;第2位是荷蘭,金額為2,975.4萬美元,年增3.1%;第3位是韓國,金額為1,947萬美元,年增2.6%。

「中國的花卉市場前景廣闊,潛力巨大。」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李建偉認為,大陸政府提出的「美麗中國」構想,致力環保、生態修復的態度,以及個人審美精神、生活品質的提升,都有助於推動花卉市場發展。

統計數據顯示,僅在2011年底,中國大陸的花卉種植面積已達102.4萬公頃,為全球花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;年產值達1,068.53億元人民幣,較10年前的產業總規模翻了8倍多,從業人員總規模也達到467.69萬人。

引進台灣蝴蝶蘭種植技術

值得一提的是,這幾年來,大陸從台灣引進蝴蝶蘭的種植技術,讓「蘭中皇后」逐漸進入大陸尋常百姓家。不過,由於市場供過於求、品質有所下降等原因,蝴蝶蘭銷售遇到瓶頸。

儘管如此,台灣花藝師李清海依然看好大陸花卉市場的前景。在台北經營一家花店的他,正在考察大陸花卉市場,尋找新的商機。

報導稱,李清海與擁有3,000多家加盟店的一個花店聯盟組織有著廣泛的合作。這個花店聯盟負責協調花卉生產者和花店的供求關係。在大陸多個城市,用戶在網路上下訂單後,快遞公司3小時之內就可以送花上門。

「即使在青藏高原,顧客也可以在下單3小時內收到鮮花。」李清海說,美麗是一種動力。
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前主席杜克.法博認為,如今大陸花卉生產企業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正不斷提升生產能力,「中國在花卉生產方面增長很快,正成為國際市場的競爭者」。


但他也指出,雖然大陸的花卉產業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,但花卉品質較一些花卉出口大國還有差距。雖然大陸人口很多,花卉生產者透過努力提高產量,降低價格,即可讓消費者都有能力購買。「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,最終還是要靠品質」。